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和聂仪部明妃曲

李攀龙 李攀龙〔明代〕

天山雪后北风寒,抱得琵琶马上弹。
曲罢不知青海月,徘徊犹作汉宫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山下雪之后北风凛冽,王昭君在马背上拨弹琵琶以抒哀怨。
一曲结束仍是痴痴仰视青海明月,还以为是汉宫月明。

注释
聂仪部:名字待考。仪部:礼部的属官,掌管礼仪、祭祀、宴享等事务。
明妃曲:乐府曲调名,写王昭君辞别汉富赴匈奴和亲事。明妃,即王昭君。
天山:指祁连山。
抱得琵琶马上弹:指王昭君弹琵琶以抒哀怨。
青海:青海湖,在今青海省内,代指匈奴之地。
汉宫:汉朝时候的宫殿。
看(kàn):看见,望见。

参考资料:完善

1、 (清)朱梓.宋元明诗三百首: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02月第1版:第316页
2、 张展.各领风骚数百年:辽金元明清诗歌卷: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11月第1版:第85页

赏析

  这是一首典型的咏史怀古诗。诗人借用了王昭君出塞的典故,却与以往借用此典的诗词大不相同,不以议论为主,却通过朴实的语言真实地再现昭君当时心中所想,深刻地诠释了“千古琵琶”的含义,发人深省。

  诗的开始,粗线条地展示了边地的风光。铺天盖地的雪淹没了塞外绵亘不尽的群山,继雪而起的北风呼啸着,将大地可能有的一切吹伏在地……。“天山雪后”一句,用笔简洁,唤出的图景却是无限的。

  就在这漫无边际的背景深处,一个坐在马背上拨弹琵琶的女子形象出现了。琵琶作为一种乐器,可以弹奏出缓急高低不同,如珠玉落盘、流水幽咽般的曲调,为此,它曾使唐代那位谪居江州的司马为之泪湿青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和聂仪部明妃曲》是一首七言绝句,为一首典型的咏史怀古诗。诗中借用了王昭君出塞的典故,却与以往借用此典的诗词大不相同,不以议论为主,而通过朴实的语言真实地再现昭君当时心中所想,突出昭君对故国的眷恋,深刻地诠释了“千古琵琶”的含义,发人深省。

创作背景

  李攀龙在刑部任职时,广交朝廷文友,此诗便是在与聂仪部聚会的时候,听到明妃曲之后,有感而作。此诗亦是文学复古运动的实践之作。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参考资料:完善

1、 杜贵晨.明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03月第1版:第401页
李攀龙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1428篇诗文  29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忆秦娥·花似雪

方以智 方以智〔明代〕

花似雪,东风夜扫苏堤月。苏堤月,香销南国,几回圆缺?
钱塘江山潮声歇,江边杨柳谁攀折?谁攀折,西陵渡口,古今离别。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三岔驿

杨慎 杨慎〔明代〕

三岔驿,十字路,北去南来几朝暮。
朝见扬扬拥盖来,暮看寂寂回车去。
今古销沉名利中,短亭流水长亭树。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过彭泽

解缙 解缙〔明代〕

青山围一县,隐隐见人家。
乱石江边出,孤帆带日斜。
翠添官舍柳,香泛驿楼花。
不见陶彭泽,湓城起暮鸦。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